当前位置:大红鹰dhy2288 >>学院动态 >> 正 文

草业学院2012年科学研究再创佳绩

发布时间:2012-12-24 字体大小 T |T

2012年草业学院新增科研项目33项,其中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2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中-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甘肃省重大专项1项,2012年科研经费到账1600万元。通过验收的项目2项。获授权专利8项,发表SCI论文41篇。

旭日干院士、任继周院士、南志标院士负责、17位两院院士任顾问或课题组长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草地生态保障与食物安全战略研究”顺利启动,30余位业内外专家承担了研究任务,项目将提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草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议。南志标院士主持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我国温带草原重点牧区草地资源退化状况与成因分析”启动,将建立我国北方草原基础数据共享平台。沈禹颖教授主持的甘肃省重大专项庆阳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将通过产学研结合,构建沟壑区植被稳定技术、洪水蓄存利用技术及雨水资源化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

获批的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面上项目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各1项。获资助项目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新留校或引进教师申请项目的资助率明显提高,表明草业学院近年来人才引进成效显著;二是与梁天刚教授长期合作的海外学者谢红接博士首次获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表明学院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找到了新的突破点;三是张金林副教授获首届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学院在承担国家人才项目方面新的突破。

侯扶江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支撑课题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玛曲)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关键技术与示范推广模式研究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课题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技术指标。王锁民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荒漠灌木抗逆种苗培育及荒漠区植被恢复技术推广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验收,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王涛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成果的熟化、转化和推广示范对当地乃至整个西北荒漠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应用前景广阔,建议进一步加大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

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王锁民教授2项,沈禹颖教授、刘金荣副教授和张洪荣副教授各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沈禹颖教授和张洪荣副教授各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梁天刚教授),学院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1篇。南志标院士指导的博士生章武、张振粉于SCI农林二区刊物《Plant Disease》分别在中国和国际首次发现并报道海滨雀稗红丝病的病原菌为地衣状伏革菌(Laetisaria fuciformis)、紫花苜蓿芽细菌性萎蔫病的病原菌为桃色欧文氏菌(Erwinia persicinus),调查发现桃色欧文氏菌可致紫花苜蓿芽产量损失达25%。王锁民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马清在SCI农林一区刊物《Tree Physiology》发表的论文被选为该杂志2012年第1期封面,德国哥廷根大学森林植物学研究所所长、著名树木生理学家Andrea Polle教授针对该论文撰写了评论文章,在该杂志同期发表。梁天刚教授为第一作者在《草业学报》上发表的论文《2001-2008年甘南牧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与载畜量遥感动态监测》获2012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学院研究生培养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