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红鹰dhy2288 >>学院动态 >> 正 文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提起草原,便首先想起了这首小诗。虽然它没有一笔勾勒出草原的全部风光,但那种辽阔、自由的感觉也算是表现地淋漓尽致了。湛蓝的天空,悠闲的白云,流动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牦牛,碧蓝的湖水,一望无垠的绿色,自由清凉的风——这便是我到玛曲草原最初的感觉了。
玛曲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地处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黄河第一弯曲部。号称“黄河首曲”的“玛曲”,在藏语中意思即为“黄河”。七月是草原上最美的季节,我们一行五人有幸利用暑假时间去玛曲草原实践,二十天左右的时间,我们不仅领略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很多师兄师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而且学到了很多知识,品尝了许多生活的甜苦。这次实践,不能不说是一次难忘而又有意义的经历。
(一)出发前的准备
因为是去草原,大家都显得很期待,很想去甘南领略一下大草原的美丽风光。由于专业关系,大家也都很想去了解一下与自身专业切实相关的一些问题。所以放假四五天后,学长们刚实习回来,我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整装出发了。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换洗的衣物,应急的药品……能带的我们基本都带上了,每人都是一大包行李。七月十九号下午我们的“队伍”就向兰州进发了。当天晚上到兰州,我们集体住在兰大的地下公寓。要不是这次,我还真不知道兰大还有个“地下公寓”。对于我们,有地方落脚就不错了。十九号晚上,老师给我们说明了出发的具体安排。
(二)一路的风景
二十号的清晨,从迷迷糊糊中醒来。等我们到学院时,才知道还有一大堆的棉被、实验仪器之类的东西要带。装好车后,早上九点多我们就正式出发了。也许是由于晚上没休息好,出了兰州城,我们就都在车上呼呼大睡了。等我醒来已经快中午了,我们已经在甘南了。景致已与黄土高原的荒凉贫瘠大不相同了。山上满满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与兰州的山形成了极为强大的反差。老师给我们说,只有石头山上才能长出这么茂盛的树木。我极力回想着自然地理学老师所讲的地貌上的一些问题,却也惊讶于短短的距离景观差距竟然如此之大。再往前走了几十公里,就是完全的草原景观了。以前我一直认为,草原全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这次才知道,原来草原上也有很多的山地景观。
草原的风光无与伦比,目之所及,除了蓝天白云,就是一片纯净的绿色了。沉浸在绿色中,完全进入了绿色的海洋,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汽笛喧哗,天空也没有被高楼分成一块一块。绿色的地毯,绿色的墙纸,纯蓝的屋顶,却也不会造成视觉疲劳。碧绿的草地上,各色鲜艳的花朵开的正灿,它们在自由的享受着阳光和微风;牧民正骑着马,追逐着一群群牛、马和羊,山坡上,它们在自由悠闲地吃草。或时而抬起头,对着我们这些来客抱以惊讶的目光。印象最深的就是尕海湖了,远远望去,就像一块蓝色的宝石扔在了草地上。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碧蓝澄澈的湖水。草原的天空蓝的透亮,倒影在这清澈的湖中,便有了这番仙境般的美景。我们在湖边逗留了一会,碧蓝的湖水中,水波轻轻荡漾着,来自湖边的风,清凉宜人,有一个词“心旷神怡”,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了。
在草原上,觉得最碍眼的应该是那些围栏了。一眼望去,看着那些被铁丝网分割成一片一片的草原,总会觉得美感顿无。从感性的角度来看,有人的地方,自然总是不会展现出纯天然的美丽,人一出现,自然便会有人工雕饰的痕迹,失去了它原本应有的最本质最朴素的美。从理性的角度看,人类在生存发展的同时,理应兼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完全可以质疑围栏到户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这应该是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三)实验站的日子
在汽车上颠簸了一天的时间,到下午六点多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实验站的研究生热情接待了我们。到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他们才开始吃晚饭。很简陋的饭菜,看得出来他们在这里做实验也挺不容易的。晚上,老师给我们每人都安排了任务。十点多的时候,师兄师姐还在分草,我们去了解了实验情况便休息了。草原的天气不比兰州的高温,晚上我们就换上了厚一点的衣服。夜晚像深秋的天气一样寒凉。
次日清晨,天气不错。我们随老师看了一下实验站的草场和羊群,了解了实验的基本内容。正式开始干活是在来实验站的第二天,我们的基本工作是做样方。第一次去做样方,我才真正了解到草原上不光是有美景,去草地上干活,才领略到了草原上的蚊子阵势是多么强大:草原上的阳光是多么的毒辣。我才终于知道师兄师姐们为什么大热天穿厚厚的军用大衣,还要捂的严严实实。防巨毒的蚊子和巨强的紫外线才是真理,什么形象不形象的,已经是最最次等的要求了。可即便是这样,我们还是不断受到蚊子的偷袭,身上的“一座座小山”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痒痛难耐。做样方实在是个“细活”,我们要把样方框里的各种草一根一根找出来,量株高、数分蘖、数出株数,然后剪下来称重,如此反复。做了几天,草原上那二十几种草,什么高山唐松草、矮金莲花、莎草……我们已是倒背如流了,做样方也渐渐熟练了起来。当然,除了做样方,还有分羊、修围栏、做羊粪实验、称草等工作。其中,做样方应属最繁琐的一项工作了。大规模调查的时候,做一个样方一般都需要四个多小时,而且要顶着烈日、忍受着蚊虫叮咬,虽然用不了多少力气却也的确是件苦活。不过,和师兄师姐们在一起,我们也学会了识别各种草的方法,认识了很多草原植被,学会了量株高、数分蘖的方法,也学到了很多其他知识。这些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应该是有很大裨益的。
实验站最后剩十二个人,我们再也不用“分批”吃饭了。但是,只有一张小桌子,而且板凳也不够用,我们吃饭的时候都是站着的。有意思的是,到后来大家都习惯站着吃饭了,有凳子也没人坐了。我们几个很快就适应了实验站的生活,和大家渐渐熟了起来,也逐渐融合到了一起。十二个人一起吃饭、一起住、一起干活、一起玩。大家完全就像一家人一样。我们分成了四组,每天都有一个值日小组负责做饭,这样生活安排的有条不紊。我发现,我们中大多都是不怎么会做饭的。有人“现学现卖”,有人不学直接“卖”,总之,大家都是无师自通。不管好不好吃,菜扔锅里煮熟了,上了饭桌,我们就一个宗旨,那就是“抢着吃”。不过,自己做的菜虽然简单,也算是每天都有蛋有肉营养齐全了。偶尔我们也会“改善”一下,比如吃个火锅什么的,一堆人在一起说说笑笑,也着实热闹非凡。热情的阿孜站站长夫人也会常给我们送来热腾腾的面条,自制的奶茶和酸奶让我们尝。
在实验站一般都是很忙的,不忙的时候也多半是睡觉休息的时间了。不过,有时候晚上活干完了,我们就有一小段娱乐时间了。大家一般都是看看电影,玩玩游戏什么的。偶尔遇上下雨天气,我们就不用出去干活了,在房子里干点事或者直接休息了。尽管很忙,我们的生活依然过的不是很单调。大家在一起也时常是有说有笑的,过的很开心。
我们唯一的出行应该就是去玛曲县城买菜了。等到过个十几天后,菜快用完了就要轮流去县城了。每当这时我才又记起来,我们现在是在“荒郊野外”。我总觉得买菜是件好事,最起码可以去县城逛逛,可师兄们却不这么认为。首先,那么多菜搬运就是个很棘手的问题,据一个师兄说,他们背着扛着东西的时候,人家都以为他们是农民工。我想,很多人都能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却看不到光鲜背后艰辛的付出吧。所有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只有通过艰苦的打拼才能得到吧。
(四)离开实验站
所有的日子都是一样,经历的时候觉得漫长,走过去了回头再看,却显得那么短暂匆忙。二十天很快就过去了,转眼就是返回的日子了。粥、饼、菜、煮鸡蛋,没什么特别,却是我们在这里吃的最后一顿早饭了。大家合影留念后我们就上车了。心里多少还有些不舍,坐在车上,草原还是一如既往的美丽,看不到蚊子的肆虐,感觉不到烈日炎炎的煎熬,也不用把每一根草精确的区分出来。牛羊依然在低头悠闲地吃草,天蓝的可爱,草原依然是一番绝美的景致。真想把这番美景装进口袋带走,以后一睁眼就可以看见。当我正望着窗外出神时,一名藏族同胞激动的摇了摇我,一边用手指着窗外,一边咿咿呀呀用藏语跟我说着什么。只见一只什么动物很迅速的翻过山不见了。我问他那是什么,他听不懂我的话,咿咿呀呀说了些什么就闭口不言了。汽车迅速驶过,消失在茫茫绿色中······
我想,这里还有太多的东西是我想了解的。二十天的时间,经历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上一篇:学校领导看望任继周院士